你一定聽說Osram賣了又要賣的新聞了,GE照明最近退出亞洲及拉美市場的消息也剛剛褪去余溫。今年初Toshiba悄然將在華照明業務賣給了康佳,還有沸沸揚揚的Philips LED器件公司Lumileds出售被阻。 至此,傳統四大照明巨頭,以各自的姿勢,意欲換幕,或者,是謝幕? 你一定也聽說不止一家中國LED上市公司宣布要轉型,不懂為什么,他們去做教育了。 你也時不時聽到中國某LED相關公司倒閉老板跑路。員工拉黑白橫幅討薪,供應商圍堵工廠的新聞,幾乎每隔一兩個月都會。 據說LED被中國做爛,陷入質量沒有底線,價格無序競爭的泥潭。 同是天涯淪落人,地主家沒有余糧,無產階級也不好過。 怎么會這樣子?昨天還閃閃發光的LED新興產業,如今卻有流星墜地的態勢。LED,未來還會好嗎? 產業困境的底層邏輯 你怪從業者,說是奸商無良。 你怪行業,說是過度競爭。 你怪國家,說是標準缺失。 都對。 行星運行背后,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 生物進化背后,是基因的遺傳與變異。 LED產業困境背后,底層邏輯是什么? 試著以這個的視角,從常識出發,探索底層邏輯與內在矛盾,解答這個問。 1:產品性能過剩 宜家的球泡燈,兩個14塊9毛,標注壽命是15000小時。

15000小時是什么概念呢?一天兩個小時,管用20年,一天4個小時,管用10年。就是說,你今天花150塊從宜家買了20個LED燈回家,下一次購買的時間,是10年后。單次購買金額太小,二次購買時間太長!LED性能過剩,和二次購買周期,是產業一個內在矛盾。 還有很多壽命大大長于15000小時的LED燈。家庭裝修10年左右一次,重新裝修了燈還不壞,好過頭了。 你說商業照明也許不一樣。按照一天16個小時計算,3年17500個小時。一般商業場所3年也要裝修了。何況,很多店都支撐不到3年。 LED性能過剩,和應用場所的壽命,是產業的另外一個矛盾。所以,消費者寧愿買差一點便宜一點的燈,不愿意買壽命過剩的LED燈。 消費者愿意為低價買單,不愿意為過剩的壽命買單。不要怪商家無良,壓縮成本生產短命的LED照明,這是市場的需求。 這也順道解釋了,壽命不及LED球泡燈一半的LED燈絲燈,出人意料市場大熱。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對白熾燈外形的需求慣性,壽命是白熾燈的三倍,夠了。 LED過剩的性能,并不是一般照明市場的需求。 2:產能過剩 LED產品的價格,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下跌,這個如何做到的?你說,這是產業鏈互相壓榨的結果。 燈具廠商擠壓LED上游廠商,上游廠商再往上游擠壓。降價,賬期,整條產業鏈緊繃,苦不堪言。是什么原因,讓產業鏈一環環相愛相殺?價格的下跌,回到經濟學的常識,是供過于求。 LED產業的供過于求,不是因為市場需求下降,市場對光的需求,趨勢上是上升的。根本原因是,技術進步速度大于市場需求增長。 半導體有摩爾定律,LED有Haizt定律。

Haitz定律:每流明價格,每隔10年降到1/10;單個器件光通量,每10年提升20倍。 從材料到設備工藝,技術的進步驅動Haitz定律。 你看LED產業,高度機器自動化,幾乎沒有其它產業有這樣的自動化水平。因為LED生逢其時,從2006年開始,吃著自動化的全家桶,度過快速成長的青春期。完全沒有傳統半導體行業非自動化的歷史包袱。 從LED芯片到封裝到整燈生產,都已經實現了高度自動化。想象一下固晶機每0.25秒就能打好一顆芯片,那揮舞的機械臂。高度自動化,帶來的結果是,產能的增加只是投錢的問題。而且,機器的單位時間產能(UPH)也以一定的速率在提升。 LED行業的競爭,其實是機器的競爭。行業集中是趨勢,因為機器具有規模效益。中小規模的公司倒閉還會繼續,不是輸給了對手,而是輸給了機器。 LED,未來還會好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