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內最大的整裝超稠油油田——新疆風城油田試驗、投用3年來,油田過熱注汽鍋爐完全實現了設計初衷。
實踐證明,與常規鍋爐相比,這種鍋爐不但使粘度超高的超稠油油藏得到有效動用,還使風城油田的采出程度提高5%、平均單井產量提高15%。
經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國內外公示4年后,上月,該產品及配套技術獲得發明專利。
學名為環烷基稠油的風城超稠油,不但粘度極高、流動性極差,還具有世界罕見的高酸、高鈣、高粘、高腐蝕的特質。這類油藏的開發難度之大,國內尚無成功先例。
利用風城超稠油的特質,克拉瑪依石化公司生產出了70多種精品,在短短30年內,使我國空調用冷凍機油、高檔潤滑油等油品的對外依存度從90%降至30%以下,有力地支撐了我國國防和經濟建設。
超稠油必須由鍋爐生產蒸汽后注入地下加熱再采出。
此前,國內稠油油田普遍使用干度為80%的普通注汽鍋爐。干度是衡量濕飽和蒸汽中純蒸汽含量的指標,干度越高,純蒸汽含量越大。普通鍋爐生產的蒸汽經過沿程熱損失到達井底時,干度往往已降至60%以下,但超稠油開采的井底最低干度須達65%以上。
研究干度更高的鍋爐,成為科研人員的主攻方向。從2009年起,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術公司立足“過熱度”開展研究。“過熱度”是指蒸汽干度達100%后繼續加熱超過飽和溫度的溫度值。
經過兩年多的科技攻關,該公司研究設計了包括過熱器、分離器、摻混器一體化在內的過熱蒸汽鍋爐,使鍋爐出口蒸汽過熱度最高達到了36℃。
風城作業區副總機械師趙建華說:“按照風城油田的極端條件測算,假定鍋爐出口過熱溫度為20℃,鍋爐到井口的距離為1500米、井深600米,到達井底的蒸汽干度依然能達到80%以上,完全能滿足開發需求。”
風城作業區連續兩年開展的對比實驗表明,使用過熱鍋爐后,直井、水平井的單井日產量分別從4噸、8噸提高到4.6噸、9.2噸;50℃時地面脫氣原油粘度在2萬至5萬毫帕秒之間的超稠油得以有效動用。
“過熱鍋爐和整套國內首創的創新技術,成為支撐風城油田有效開發的一項關鍵技術。”風城作業區副經理樊玉新說。
據介紹,到2015年,風城油田超稠油開采將使用過熱鍋爐130臺左右。截至昨天,工程技術公司制造的19臺已在現場投入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