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鍋爐】上海鍋爐廠勇于創新提升核心技術 讓煤實現“綠色燃燒” |
(時間:2010-9-7 8:52:19) |
這兩天,在上海鍋爐廠重容車間里,總長32米的IGCC氣化爐煤氣冷卻器正在進行最終總裝,在內徑3米的殼體內腔中布滿了密密麻麻的蛇形管件,管件總長超過17000米,如同一座復雜無比的迷宮。 “鍋爐是燒煤發電的,IGCC也是用煤來發電,可這其中有著天壤之別”,上海鍋爐廠總經理丘加友向記者解釋道。 IGCC全稱為“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IGCC氣化爐是國內自主研發的第一臺示范產品,在IGCC運行過程中,煤并不是作為燃料被直接填入燃燒艙內,而是先經過1500攝氏度的氣化反應,產生合成氣后,再通過一系列復雜工序來發電。想一想,1500攝氏度的高溫,比目前大型鍋爐500-600攝氏度的要高出一大截,經過這樣“高溫洗禮”,不僅讓煤中的能量被“吃干榨盡”,發電效率提升,而且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也大大減少。 IGCC是讓煤實現 “綠色燃燒”的一次飛躍。近年來,隨著市場上對火電發電效率和減低廢氣排放要求的顯著提升,鍋爐不再停留在傳統概念里,不再簡單在造型上求大求高,如何讓每一塊煤都充分燃燒,把能量用盡,讓污染減到最低,成為市場關注焦點。作為全國最大的發電鍋爐及相關設備制造商,上海鍋爐廠圍繞“煤”做文章,不斷創新。 要提升燃燒效率,燃燒過程中的溫度很關鍵。在上海鍋爐廠近年來的產品清單中看到,新產品不斷涌現,核心技術一步步提升。上世紀90年代,上海鍋爐廠主導產品是30萬千瓦亞臨界鍋爐,其主蒸汽出口溫度為540攝氏度左右;本世紀初,60萬千瓦超臨界鍋爐蒸汽出口溫度已經達到570攝氏度左右;最近幾年,100萬千瓦超超臨界鍋爐蒸汽出口溫度則達到了605攝氏度。要知道,在如此高的溫度中,每提升一度都不容易。就100萬千瓦超超臨界鍋爐而言,上海鍋爐廠提供設備的首個項目——外高橋第三發電廠在應用后獲得巨大成功,其供電煤耗低于每千瓦時287克標煤,比“國內最優”至少低11克,比“國際最優”也要低2克。對于百萬千瓦等級的大電廠來說,1千瓦時供電煤耗每降1克,就意味著可省1000萬元。不僅僅是溫度,在燃燒方式上,上海鍋爐廠技術人員也費盡心思,敢于挑戰。針對過去難以燃燒的一些煤種,如褐煤、貧煤等“頑固分子”,他們研制了W火焰鍋爐、循環流化床鍋爐等產品,讓“頑固分子”們無處遁逃,老老實實在鍋爐里燃燒發熱。 上海鍋爐廠黨委書記何士林表示,技術上的每一步創新,背后都有企業管理和人才體制的保證。上海鍋爐廠建立了“雙Y型人才培養體系”,多通道、多專業打造技術、管理、操作以及國際化經營人才。目前,上海鍋爐廠技師占技術工人的比例達到14%,遠遠高于上海企業平均水平,在上海電氣集團8名首席技師中,上海鍋爐廠就占了4名;在上海電氣3個專家工作室中,上海鍋爐廠就擁有2個。以鍋爐制造最主要的工種焊工為例,在全國鍋爐行業焊工技能競賽中,上鍋選手勇奪團體第一,并包攬了個人前三名。目前,上鍋廠完全靠自主研發的80萬千瓦超臨界和世界最大的120萬超超臨界鍋爐已經完成了技術儲備,而上鍋人手中100萬千瓦超超臨界訂單已經占到全國的60%。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