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減排 坪山街坊從關燈做起 |
(時間:2015-10-30 8:54:39) |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全市居民用電量105億千瓦時,2 0 14年全市居民用電量123億千瓦時。在能源日益緊張的當下,節能減排顯得極為重要,是每一位市民責無旁貸的大事。 節電省電,深圳人形成習慣了嗎?日前,南都聯合奧一網發起了一份關于節電省電習慣的調查問卷,收回的511份有效問卷中,超過九成的受訪者表示平時有節電省電的習慣。記者在坪山新區采訪發現,每個人都認為節電有必要,但在實際行動上,每個人卻很難完全做到,就連隨手關燈這樣的小事 ,也 很 難 堅持。而記者調查發現,年長一代比年輕人更注重節約用電。 老年人更注重節電 小江今年25歲,跟父母一起住在和平社區,因為節電問題,他常常被父母嘮叨。吃飯時,客廳的電視沒有關,父母會責怪他,從房間里拿了衣服準備去洗澡,房間里的燈忘記關了,父母也會說他幾句。小江覺得,這些小事,不會浪費太多電。 父母在省電上的做法,有時會讓小江覺得他們是“處女座”的,人離開了房間,燈一定要熄滅;電視不看了,插頭要拔掉;晚上睡覺時,空調也要設定好定時,不能一直開著;菜放進冰箱之前,一定要等全部冷了。“我也認為省電是好事,但是有時候堅持不了。”小江說。 記者采訪發現,大部分年長一代的居民比年輕人在節約用電上做得更好,而隨手關電等習慣,有一半以上受訪者表示不能每時每刻做到。“不當家不知油米貴。”六聯社區的黃女士這么評價年輕人,“每天節省一些,累積下來就可以省很多。” 邊睡覺邊充電存安全隱患 很多街坊在采訪時表示,長期不使用電器時,不會特意去拔掉電源,這不僅浪費電,而且存在安全隱患。坪山社區的曾先生告訴記者,幾個月前,他家樓下的一個出租屋便起火了,整個大門都燃燒起來了,但里面沒有人在家。鄰居們趕緊提來了水桶滅火,好不容易把火滅了,進去一看原因,才知道是業主離開家后把手機充電線一直插在插座上,因為漏電引起了線路自燃,導致家中的物件被燒著。 其實在坪山新區,因為家用電器使用不當引發的火災不在少數,曾先生表示,自己平時在家的時候,也很少去留意一些老舊電器的線路問題,“電器用久了,還是應該定期去做一些檢查,避免發生意外。” 電費賬單已實現無紙化 近年來,深圳供電局大力推進節能減排、積極投身低碳環保活動,自2010年起便開始推廣電子電費賬單服務。從今年3月1日起全面升級為電子賬單,除特殊情況外,不再向全市居民和單位投遞紙質電費賬單。目前深圳供電局共提供三種電子賬單(短信賬單、Em ail賬單、微信賬單)供客戶自行選擇。 “采用電子電費賬單能夠大量減少紙張消耗,而且可以減少大量物流資源的浪費及對城市交通的壓力。按照芬蘭科學家提出的碳足跡研究方法估算,我國紙質賬單往來每年要用掉77.22萬噸紙,相當于消耗1544萬株10年生樹木,使用電子賬單至少比使用紙質賬單減少63%的碳排放。”深圳市供電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市民可以在深圳供電局網上營業廳、微信公眾賬號上自行定制電子賬單,也可以回復該局的短信進行定制,或前往供電營業網點定制。據了解,目前深圳約有九成的居民客戶定制了電子賬單。 在南都發起的調查問卷中,有超過七成的受訪者表示已經訂制電子電費賬單服務;對于該項服務的評價,近八成受訪者認為“低碳環保”,還有部分受訪者認為其相對紙質電費賬單更“便捷”。受訪市民當中,有小部分對電子電費賬單服務還不了解,主要為老年人和城中村租戶。 知多D 變電站不存在電磁輻射 在訪問過程中,記者問及部分市民,提起電,會讓人想起 什 么 ?不 少 人 回 答 是 變 電站。當前,部分市民對變電站是否存在電磁輻射還存在認識誤區。 為打消市民對此問題的疑慮,深圳供電局近日舉辦了2015深圳電網開放日活動,并特別設置了變電站電磁環境實測的環節。 “變電站圍墻外的電磁輻射水平,其實比大家日常用的吹風機、電視機、手機都要低。”在開放日活動中,供電局的工作人員不失時機地為市民科普。 工作人員還請出了專業測量電磁輻射的第三方機構,現場架設儀器進行測量,結果顯示220千伏變電站主變旁的電場強度為103.2伏/米,該數值遠低于國家限值標準的4000伏/米,以及國際限值標準5000伏/米;磁場強度方面,現場檢測的數據為0.52微特斯拉,遠低于100微特斯拉為上限的國家與國際限值標準。工作人員表示,這樣的電場、磁場強度比很多家用電器的還小,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