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節能減排工作紀實 |
(時間:2015-12-22 9:05:32) |
蔚藍的天空,青翠的樹木,潔凈的空氣……沒有人不愛這“高顏值”的大氣環境。承載著太原市發電、供熱重擔的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在2015年先后進行了儲煤場全封閉、乏汽余熱利用、超低排放改造等一系列節能減排、低碳環保的工程項目,樁樁件件都是大手筆、重頭戲,不僅以實際行動勇擔社會責任,為太原市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做出新的貢獻,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后續發展實力,贏得更大經濟效益。 全封閉儲煤場,截斷揚塵污染 經多方論證,今年3月份,該廠投資5000余萬元的條形煤場封閉改造工程正式開工。工程建設規模21672平方米,采用大跨度空間網殼結構和彩鋼板把儲煤場完全遮蓋住,建成穩定安全及環保的建筑物。 3月25日,打下第一根樁;4月25日,儲煤場全部退出運行,基礎開挖;5月,擋煤墻成功到頂;9月底全部工程圓滿結束,新的全封閉儲煤場正式投入運行。 此項儲煤場全封閉工程,結構設計達國內先進水平。改造后的儲煤場長為250.68米,跨度86米,凈高26米,可儲煤7.5萬噸。煤場內設置了移動式噴淋灑水設備,由專人負責操作管理,每天噴淋灑水不少于2次。同時,煤場內還安裝了溫度、煙霧、一氧化碳監測設備、防貯煤自燃設備和消防炮滅火系統等完善的消防設施。儲煤場出入口設置固定的車輛沖洗設施,沖洗進出車輛……儲煤場全封閉完全截斷了揚塵污染,還減少了燃煤損耗,起到了巨大的環保作用。 乏汽余熱利用,節能降耗最大化 乏汽余熱利用改造,對大唐太原第二熱電廠并不是一個新課題。早在2012年,該廠就在大唐集團公司首家開展了此項工作,對企業六期兩臺30萬千瓦機組進行了余熱利用改造,其成果榮獲全國電力行業科技成果一等獎。今年該廠又對新投產的七期兩臺33萬千瓦機組進行乏汽余熱利用改造。 乏汽余熱利用改造,就是采取先進的技術手段,在汽輪機到空冷島的排汽管道上,另外加裝前置凝汽器、熱泵等余熱回收設備,回收主機冷凝器中排向大氣的部分汽化潛熱,對熱網的回水進行加熱,從而使機組在不增加能源消耗的前提下提高供熱能力和供熱量。 該項改造工程于11月下旬圓滿完成,回收乏汽310噸/小時,回收功率199.7兆瓦,年回收熱量2564萬吉焦。為太原市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75萬平方米,回收的余熱量相當于每年節約8.8萬噸標準煤。按年利用小時5000小時計算,每年減排二氧化碳23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58.1噸,減少煙塵排放量198.5噸,減排灰渣1萬噸。項目投產后,電廠可增加年利潤(稅后)1039萬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超低排放改造,企業的社會責任 2015年3月2日,省經信委下發《關于按時報送燃煤發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項目進展情況通知》,該廠七期兩臺機組被列為我省2015年底前必須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項目之一。 對此,該廠高度重視、搶抓先機,要求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堅決兌現對省政府的承諾。該廠發揚老企業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作風,周密策劃、細致分工、統籌組織,按照七期、六期機組劃分,將改造工程進一步細化,將任務落實到人、時間節點落實到位。同時,為確保工程安全、優質、快速開展,該廠嚴格落實各項安全措施,逐級落實安全責任制,同施工方一起實行24小時日夜輪班制,通過“不間斷、零距離”監護,確保有現場作業的地方就有專職安全監督人員。 11月中旬,該廠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投運后,4臺機組環保指標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其中,煙囪出口煙塵排放濃度低于5毫克/立方米(國家限值為30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排放濃度低于35毫克/立方米(國家限值為200毫克/立方米),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低于50毫克/立方米(國家限值為100毫克/立方米)。按年利用小時5000小時計算,每年減排二氧化硫4028.9噸,減少煙塵排放量366.26噸,氮氧化物減排量為1220.88噸,對于太原市環境空氣質量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