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2020年成都市節能環保總產值有望過1000億 |
(時間:2016-12-15 9:04:55) |
神龍汽車有限公司成都工廠。本報資料圖片
相關負責人介紹成都中法生態園情況。攝影記者 陶軻
神龍汽車成都工廠里的機器人生產線
新產業支撐 一批低碳園區逐步成形 中法產業園是成都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而綠色發展一直是成都經濟發展的“主線”。“十二五”以來,按照“企業小循環、園區大循環”的思路,一批獨具特色的循環、低碳園區逐步成形。目前,成都已從低碳產業頂層設計入手,分“突出發展”、“加快發展”、“優化發展”推進14個重點產業梯次發展。 “2016年1~9月,我市313戶節能環保規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79.85億元,同比增長9%。”來自成都市經信委的數據并不能滿足成都的“野心”,下一步,成都還將繼續推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搶抓省委、省政府推動五大高端成長型產業的重大戰略機遇,充分利用國家“十三五”期間對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的契機,加大重點企業培育和節能環保產品推廣應用,力爭到2020年,成都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過1000億元。 淘汰落后產能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工業綠色發展必須要下決心化解過剩產能,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速邁向中高端。”在成都市經信委看來,化解過剩產能、淘汰落后產能才能為新興產業發展騰挪空間。 改變傳統“傻大粗”的生產模式,是工業綠色發展的必然選擇。“十二五”期間,我市重點對電力、鋼鐵、鉛酸蓄電池、建材等行業310戶企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實施了淘汰和關閉,實現節能244.78萬噸標準煤。目前,我市已全面淘汰了小水泥、小火電、小石灰窯,整體退出了煤炭生產、煙花爆竹和鋼鐵長流程冶煉。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支持川能投控股川化股份,支持新希望集團托管成華股份、收購華融化工,幫扶企業成功轉型。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大力推進“去產能”,起草《成都市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行動方案》。 未來,成都還將按照國家、省對工業降耗的新要求,抓好“十三五”期間能源消費強度與能源消費總量“雙控”試點,加強對重點用能企業耗能檢測和節能技術改造,加快推進高污染燃料小鍋爐淘汰及清潔能源改造工作。按照《國家產業結構指導目錄》,重點針對冶金、建材、化工等行業再淘汰一批落后產能。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