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成都市鼓勵市民購買綠色節能產品 |
(時間:2017-1-9 8:57:19) |
昨日,出席市十六屆人大五次會議的代表繼續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和成都市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成都市2016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7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各代表團的審議現場,市人大代表們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相互交流、踴躍發言、各抒己見,氣氛十分活躍。推動區域協同發展;鼓勵市民購買成都造綠色節能產品;提升文化實力和競爭力,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和西部文創中心;推動同級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檢驗檢查結果互認等內容成為激蕩在各個代表團之間的熱點話題。 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再造新能源千億級產業鏈 “聽了政府工作報告,感到非常振奮。政府工作報告不僅對去年的工作做了客觀全面的總結,同時也為我們今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市人大代表付小方在參加大邑縣代表團審議時說,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在西部具有很大優勢和很好的機遇,因此,建議要大力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全面落實成攀、成阿、成甘、成涼等區域合作協議,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能優勢,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再造千億級產業鏈。“此外,成都周邊山區資源豐富,可以很好地利用起來。”付小方表示,建議整合龍門山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打造龍門山國家公園。同時,成都的遠郊(市)縣有優良的自然資源,建議利用好資源,打造生態農業。 “資源轉化成優勢、得到利用,就需要人流和物流的暢通。”付小方對此提出建議,希望可以加快完善遠郊(市)縣的交通體系,做好地鐵、公交與遠郊(市)縣的對接,打造立體交通網絡,讓人流、物流的往來都更加暢通方便。 走綠色發展道路 推動環保相關產業發展 “成都市的環境容量極其有限,成都的發展要加大轉變生產生活方式、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力度。”參加青羊區代表團審議的市人大代表余疾風對環境保護、淘汰落后產能提出了建議。 市人大代表張尚福在參加大邑縣代表團審議時,對一些環保、民生問題提出了建議。“成都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綠色發展是其內在要求和必由之路,因此我們要繼續鼓勵市民使用環保的產品,采取綠色生活方式。” 張尚福說,要繼續推進激勵政策,鼓勵廣大市民購買、使用成都制造的新能源、節能產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這樣不僅能夠讓環境得到改善,同時也能夠推動成都本地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張尚福還建議要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在進行相關項目開發建設時,要同步規劃建設好變電站、公廁、垃圾轉運站、污水、管網等設施,強化基礎配套設施使用管理,避免重復建設;在引進先進企業時,充分利用老舊企業土地資源。 張尚福還建議,要推動同級醫療機構間信息共享、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并注重保護個人信息,同時,認真落實藥品零加價政策。 增強城市文化軟實力 加快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設 對于開發利用旅游資源,建設世界文化名城、西部文創中心和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市人大代表們也展開熱烈討論,紛紛建言獻策。 “圍繞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和西部文創中心,要充分發揮文化資源稟賦優勢,積極傳承和保護城市文化根脈。”戴志勇代表在參加青羊區代表團審議時表示,要加快發展文創產業,大力繁榮文化事業,推動文化資源產業化和生活化,增強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軟實力。 對于加快建設世界旅游目的地,張曉振代表在參加溫江區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推進標準化建設以及將“互聯網+”引入旅游行業的建議,“持續推進標準化建設,特別是提升管理標準化等軟性指標標準,助力品質成都建設。同時,深化 互聯網+旅游 、 互聯網+創新創業 發展,通過軟件實現線上線下互動,推進智慧旅游發展,加快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建設。”張曉振說。 “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掘本地自然資源和文化底蘊。”市人大代表夏文忠在參加大邑縣代表團審議時,對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利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說,要把旅游資源和特色產業結合起來,推動本地經濟社會發展。 參加大邑縣代表團審議的余濤代表則建議,要充分發揮創新引領作用,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推動本地品牌走向國際市場。同時,用好大熊貓、美食兩張名片,大力開展城市營銷,提升文化實力和競爭力,挖掘和推廣道教文化資源,打造龍門山旅游帶,加快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設。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