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節能減排任重道遠 綠色發展仍需攻堅克難 |
(時間:2017-6-30 9:27:07) |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是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重中之重。經過“十一五”“十二五”時期在節能減排、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不懈努力,隨著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三去一降一補”的持續推進,我國的產業結構已經有所優化,能源消費增速有所放緩。但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我國能源剛性需求仍處于增加態勢,節能減排依然形勢嚴峻、任務艱巨。李克強總理要求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節能減排,努力走出一條能耗排放做“減法”、經濟發展做“加法”的新路子。這就需要一方面減少能源資源消耗、淘汰落后產能,去掉粗放發展的尾巴,做好減法;另一方面,推動工藝技術升級、培育環保產業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出產業,做好加法。 審計署日前發布了18個省節能環保重點專項資金審計結果公告。筆者注意到,內容涉及到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節能減排財政政策綜合示范城市、循環化改造示范園區和建筑節能改造等。可以說,這些事項都是近兩年來我國改革布局的重點工作。去產能毫無疑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新能源汽車則被確認為新經濟在工業領域的一個標志性行業,園區循環化改造和節能減排財政綜合示范城市更是力求搭建一個系統化的平臺,為重大節能減排項目落地和培育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建筑節能更是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一項工作。在去年剛剛出臺的《“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中,這些工作仍然是推動我國節能減排工作的重要抓手。目前,資源環境審計工作的廣度在不斷拓展、深度在不斷推展,從資金使用審計向項目建設延伸,進而向政策執行延伸,并開始關注資源環境實際效果。這些都是令人振奮、效果良好、前景可期的發展趨勢。 這次公告,充分肯定了這兩年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在落實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決策部署的積極行動,以及在鋼鐵煤炭行業去產能和重點領域節能工作方面的成果。同時,公告也顯示,各項工作在整體完成的情況下,還是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問題。如還有一些應淘汰的煤礦沒有納入去產能范圍、部分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標準偏高,有些項目未按期開完工或未經營前景不佳等,節能減排資金存在較大規模的結存、未能發揮其應有的重要作用。對于這些問題,一方面應在中央對相關工作做出全面部署、通過國務院大督察等方式加強監督考核的背景下來看待;另一方面也應從地方發展需要和具體情況來看待。這些問題的出現盡管只是個別現象,但背后的深層次原因值得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重視、警醒和深思,繼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進。 為切實發揮資源環境審計在推進綠色發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重要作用,從根本上建立保障綠色發展的長遠機制,建議:一方面,要切實轉變發展理念。要深刻意識到,生態文明建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內容,要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另一方面,要切實從實際出發制定執行相關制度。此次審計發現了部分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偏高、按熱計量收費制度推行緩慢等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原因主要還是政策本身還有不符合實際之處,存在一些制度缺陷,有的地方政策與中央政策銜接的不夠好。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出臺政策時要盡量做到全面考慮,不搞一刀切,給相關地方結合實際留出政策空間;同時,各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實際配套制定相應的細化方案或實施細則,全面考慮地方發展的實際需要和現有資源狀況,集中資金保障重點工作,確保中央各項政策落到實處、發揮實效。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