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全球碳減排壓力大 能源消費低碳轉型正在加速 |
(時間:2018-12-10 9:35:11) |
新一輪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波蘭卡托維茲緊張進行中,這期間公布的一系列碳排放數據提醒著全球決策者們,減排壓力依然很大,但也存在一些樂觀因素,因此需要采取果斷行動來應對氣候變化。 據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5日發布的“2018全球碳預算”報告,2018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預計將增加2%以上,且這一增長主要源自煤炭等化石能源使用量的上升,2018年來自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會達到371億噸。 這份由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等多個機構學者合作完成的報告當天也同時刊登在德國期刊《地球系統科學數據》上。報告中的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全球碳排放連續3年保持穩定,幾乎沒有明顯增長,而2017年出現了1.6%的增幅,今年則進一步上升。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前執行秘書菲格雷斯等7位專家當天在英國《自然》雜志發表共同撰寫的評論文章說:“如果我們要達到《巴黎協定》中的氣溫目標,到2020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必須開始下降。” 這篇文章獲得了超過100名來自政界、民間機構和商業機構的人士簽名支持。文章說,如果碳排放年復一年地上升,會讓全球經濟以及數十億人的生活面臨風險,未來多個世紀我們都可能要承受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2017年,與氣候和天氣有關的災害已導致全球經濟損失3000多億美元以及約1萬人死亡。 盡管減排形勢緊迫,文章還是列出了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讓人感到樂觀的三個因素:關鍵技術正走上正軌,非國家層面的減排努力正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支持更大膽的氣候目標。 讓菲格雷斯及其同事們感到鼓舞的是,低碳轉型正在加速,其速度超過任何專家預測。 10年前,太陽能或風能的大規模發展還難以想象。但文章援引的數據顯示,如今全球超過50%的新增發電容量來自可再生能源,風能和太陽能相關數據每4年翻倍,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明顯。如果這些趨勢持續下去,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產生世界約一半的電力。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上長期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在氣候變化大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中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量都是世界第一……在新能源領域的投資,每年新增的投資,我們也是第一,就是說我們在能源轉型方面的投入力度最大,發展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據中國生態環境部介紹,截至2017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6.5億千瓦,同比增長14%,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約占全部電力裝機的36.6%,同比上升2.1%。2017年,全國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量共1.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89億千瓦時。 總部位于馬來西亞的國際組織“第三世界網絡”氣候事務專家米納克希·拉曼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發展中國家實現真正的可持續發展、走上低排放道路的過程中,“中國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