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訂閱社區雜志 |
我國以節能提效為引領 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
(時間:2019-2-12 12:56:32) |
近日,由中國能源環境研究中心、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共同主辦的第11屆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該峰會連續11年舉辦,已經成為我國能源環境領域的重要交流平臺之一。本屆論壇上,與會嘉賓圍繞能源行業節能和能效提升,打贏藍天保衛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等話題深入交流,貢獻了不少有價值的思路及觀點。現摘登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王思強在論壇上的主旨演講,以饗讀者。 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要求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對做好新時代能源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踐行新發展理念,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以較少的能源投入和資源環境成本支撐經濟社會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與消費國。能源行業既是能源生產者也是能源消費者,其能耗占我國全社會能耗總量的三分之一左右。節能對我國特別是能源行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節能優先方針,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特別是要進一步抓好能源行業節能工作。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節能工作成就斐然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能源和節能工作,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能源發展和節能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電源結構持續向結構優化、資源節約化方向發展,形成了水火互濟,風、光、核、氣、生物質并舉的電源結構,多項指標世界第一。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節能工作經歷了從節能降本、節能增效到節能減排,再到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歷程。改革開放初期,節能主要是為了降低能源消耗,減少企業成本,提高經濟效益。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對環保及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日益重視,通過節能減排來減少環境污染、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成為節能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節能成為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能源行業節能政策的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速能效提升,技術創新促進企業節能取得顯著成效,能源開發、生產、加工、轉化、儲存和輸配效率穩步提高。據初步統計,2012年至2017年,煤炭、電力、石化三個領域累計實現節能量約2.8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7.4億噸,為我國節能工作、推進綠色發展和建設生態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當前,我國節能工作面臨新的挑戰 我國能源行業節能和提高能效工作取得的成績,主要得益于多管齊下完善政策,規范強化節能管理;推動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加速能效提升;加強技術創新和節能改造,促進企業節能增效。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能效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不小的差距。目前我國單位GDP能耗強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是日本的4.4倍、德國的3.7倍、美國的2.4倍。這一巨大的差距固然有發展階段以及GDP可比性等因素的影響,但毫無疑問,我國仍要長期堅持節能優先方針,大幅提高能效,能源行業尤其要進一步加大節能工作力度。 在持續節能挖潛后,能源行業節能投入的邊際效益也在持續下降,節能工作已進入深水區,面臨很多新挑戰: 一是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影響先進產能發揮效率;二是分領域節能空間收窄,綜合節能技術推廣困難;三是行業節能監管有待加強,企業節能管理有待提高;四是亟待建立綠色科技創新體系和節能技術供需平臺;五是全球減碳壓力加大,海外能效市場“藍海”亟待開發。 以節能提效為引領,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面對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及綠色發展的挑戰和機遇,必須把節能與提效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節能提效為引領,推動能源行業發展質量、效率和效益的全面提升。 一是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推動能源行業節能提效。能源行業應以提高發展質量、提升整體效率和增加企業綜合效益為目標,進一步強化節能和提高能效是最清潔、最經濟、最低碳能源的理念,研究制定能源行業節能發展戰略,完善政策體制機制,把節能和能效提升納入能源發展規劃評價指標體系,促進我國能源行業由注重保障能力提升向兼顧能源系統效率、效益轉變。健全能源生產消費預測預警機制,提高預測預警的及時性、精準性和可操作性,加強國內、國際能源綠色節能技術發展和長期戰略研究,向節能和能效要動力,支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建設。 二是進一步推廣跨領域節能技術,促進能源系統節能。創新能源行業節能管理體制,推動能源各領域生產、加工、轉化、儲存、輸配環節的融合,鼓勵推廣能源綜合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抓緊研究制定電廠、煉廠中低溫余熱資源回收用于北方地區冬季取暖或工業園區的支持性政策。運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提升改造傳統能源企業,推廣煤油共煉等跨領域節能先進技術,發展能源互聯網、智能電網、智能熱網、智能油氣管網,開展電力、熱力、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和儲電、蓄熱、蓄冷、儲氫相結合的多能互補項目示范,研究區塊鏈技術用于分布式能源定價和交易的可能性,通過部署研發一系列先進技術,幫助企業持續提高發展效率和效益。 三是進一步強化節能監管,提升節能管理水平。統籌能源行業節能提效工作,加強能源行業節能和能效管理,提高能源行業節能工作的系統性、協調性,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研究制定與節能“雙控”目標相匹配的能源行業節能監管政策。制定能源行業的能效對標行動計劃,制訂修訂一批符合能源行業節能標準和技術規范,通過對標達標活動來推動能源企業綠色轉型。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第三方機構在節能監督管理和能效標準制定等方面的作用。 四是進一步加強能源科技和節能技術推廣平臺建設,促進供需對接。研究構建市場為導向的能源行業綠色科技創新體系,打通先進綠色技術創新、研發、示范、推廣和應用環節。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打造節能技術采購方與技術供應商、服務商開展交易的電子商務平臺,打通電子商務平臺與國家信用體系的對接,推動節能技術和產品交易便利化、規范化。組織行業制定能源行業節能低碳技術推廣目錄,并定期對目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 五是進一步強化能源國際合作,推動先進節能技術、裝備、工程“走出去”。與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開展智能電網、智能熱網、分布式能源系統、電力需求側響應等前沿能源科技研發合作。按照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推進“一帶一路”重點國家能源合作,鼓勵高效清潔燃煤發電、低損耗智能電網、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等先進技術裝備輸出到發展中國家,推動與周邊國家跨境電力通道節能升級改造,為全球節能低碳和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新時代要求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能源行業節能工作面臨新情況、迎來新機遇。做好節能工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任務艱巨,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參與、共同行動。
|
|
|
|
推薦圖片 |
|
熱點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