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4日,中丹可持續發展論壇——關于外賣包裝循環經濟在丹麥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舉行,論壇由由丹麥駐上海總領事館和餓了么聯合舉辦,丹麥王國駐上海總領事館總領事林朗(Jakob Linulf)、餓了么高級副總裁方建生、中國包裝聯合會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韓雪山、以及丹麥知名企業代表參與出席,共同探討外賣包裝領域的綠色解決方案。 
丹麥駐上海商務領事Jesper Halle
隨著中國高度的城市化和經濟增長,資源的過渡消耗和環境污染也成為日益嚴峻的問題。
據韓雪山分享,2020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突破2.5萬億元,較之“十三五”末的1.8萬億元,年均增速達6.8%。得益于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市場需求逐步回暖,包裝行業生產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也包括外賣或食品外帶包裝的飛速發展,以及與之同來的環保挑戰。
作為國內較大的電商平臺,阿里巴巴一直提倡企業成長的同時,更要重視環境保護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淘寶、天貓超市、菜鳥物流、餓了么等都在平臺限塑和循環經濟方面作出了大量實踐。 
餓了么高級副總裁方建生
餓了么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在2018年成立的生活服務行業平臺,每天為全國超過2000個城市的2.9億用戶提供外賣點餐和及時配送服務,承擔了重要的環保責任。
根據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合作發展總經理田西艷分享 的《關于外賣外帶食品包裝物2021綠色行為的研究》表示,2020年中國在線外賣市場規模達6646.2億元,較2019年增長15%,中國餐飲的大盤是46000億,也就是說14%是餐飲外賣。外賣包裝物中一次性塑料占比較高,45%的外賣餐盒是透明塑料餐盒、57%的商家提供一次性木筷、52%的外包裝是普通透明塑料袋。 
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合作發展總經理田西艷
餓了么在平臺限塑和循環經濟方面作出了大量實踐,但由于中國的外賣行業特殊性,包裝及循環經濟領域依然面臨很多現實挑戰,如餐品特征、替代材料選擇少、商戶經營成本提升、可降解材料產能和標準等問題。
“但一切偉大的創新無不來自于挑戰,環保包裝的市場價值、行業成熟度定將迎來快速提升,我對此充滿信心和期待。” 方建生表示。
丹麥作為廢棄物管理領域的全球領先國家,丹麥已經開始積極采取行動,致力于打造循環經濟、同時推動循環科技技術的輸出和發展。 
圖片來源:綠色國度 State of Green
丹麥投資促進局高級投資官胡志杰(Jason Hu)分享了丹麥的循環經濟概況,丹麥在2013年頒布“丹麥零廢棄物”戰略,逐步將垃圾焚燒轉為回收和生物氣制造;2018年發起27項“塑料無浪費”倡議促進塑料回收;2018年,丹麥推出“循環經濟戰略”,投資1500萬歐元打造循環經濟;2020年6月丹麥通過了廢棄物協議(Agreement on Waste Sector),旨在減少垃圾焚燒、促進循環經濟,在2030年達到廢棄物污染對氣候零負荷。
據歐盟委員會表示,一個產品的環境污染80%是在產品設計的環節中決定的,丹麥企業在可行的、有吸引力的、可持續的設計方面有豐富的經驗。丹麥CLEAN廢物資源和材料首席官Anne Dorte通過線上接入會議,分享了丹麥塑料工業和廢物回收生態系統;Færch集團可持續發展與對外事務高級總監Thomas Bak Thellesen分享了食品包裝中的回收材料和循環性。樂高、阿爾樂也分享了他們的環保包裝的策略。
過去十年,丹麥對華出口的環保技術份額在不斷上升。林朗表示:“可持續包裝、循環經濟是我們共同面對的重要問題,丹麥在可持續發展尤其循環經濟方面有很多的經驗,中國的外賣環境尤其先進,我們只有互相學習、一起協作才能實現氣候模板、發展綠色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