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全國范圍的燃煤鍋爐拆改大行動進行得如火如荼,那么在燃煤鍋爐改造過程中是否有一些值得借鑒推廣的工程案例呢? 近日,以解耦燃燒技術為核心建立的“河北省固安縣南趙各莊村解耦燃煤鍋爐集中供熱示范工程”通過專家驗收。專家組認為,該系統熱效率高、供熱質量高、經濟性和安全性好、污染物排放低,有效解決了農村或城郊中小型集中清潔高效供熱問題。 解耦燃燒技術由中科院過程工程所發明,是目前國內外唯一可以有效降低二氧化氮排放的高效中小型燃煤技術。與傳統燃煤爐相比,中小型解耦燃煤爐的二氧化氮排放降低30%-45%,并達到“無煙排放”標準。若使用優質煤并配套新型高效除塵脫硫設備,中小型解耦燃煤鍋爐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煙塵等污染物排放指標可達到燃氣排放標準。相對傳統爐,中小型解耦燃煤鍋爐節煤量可達20%-30%,并可直接燃用未經成型加工的生物質,降低司爐工的操作強度。此外,解耦爐在較小的通風阻力下實現了很高的換熱效率,爐體尺寸小,使用壽命長。 目前,在我國農村和城郊地區,至少有2億人采用相對分散的低效高污染的燃煤供熱方式。而天然氣、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等各種供熱技術很難在農村或城郊大面積推廣:天然氣價格逐漸與國際接軌,其成本將是燃煤成本的3-5倍;采用太陽能集熱器供熱一般需要利用電能補充供熱,我國燃煤發電的供電效率低,因此采用太陽能集熱器供熱效益較低;生物質能量密度低,收集、存儲以及運輸成本高,雖然利用生物質發酵產沼氣技術較為成熟,但冬季產沼氣的能力遠遠滿足不了供熱需求。
|